近日,吉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發布《關于助力銀發經濟發展和促進銀發群體就業的意見》,具體內容如下:
關于助力銀發經濟發展和促進銀發群體就業的意見
吉人社聯〔2024〕119號
各市(州)、長白山管委會、梅河口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民政局、衛生健康委(局)、稅務局、總工會、人民銀行分行、金融監管分局:
銀發經濟是新發展階段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和增強銀發群體服務的重要支撐。銀發群體勞動者與中年、青年勞動者優勢互補,各年齡段人力資源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充分匹配,是化解就業和用工結構性矛盾的重要方式。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助推銀發經濟發展,激發50歲以上大齡勞動者、超過退休年齡但有工作能力和需求的老齡勞動者等銀發人力資源活力,推動形成銀發群體“服務有保障、收入有保障”格局,提出如下意見。
一、實施人才提升行動,加強銀發經濟技術技能人才培養
(一)鼓勵技工院校主動對接銀發經濟市場需求,優化調整專業設置,推廣校企合作,加強涉老專業產教融合。鼓勵銀發經濟相關行業企業做好人才需求預測,及時發布崗位需求、薪酬待遇。聚焦養老護理、健康照護、醫療服務、心理健康等銀發經濟急需緊缺職業,推廣訂單、定向、定崗式培訓。(省人社廳、省衛健委、省發改委、省民政廳)
(二)規范開展培訓和評價工作,指導銀發經濟領域用人單位自主開展技能人才評價,遴選發布社會培訓評價組織,推行社會化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省人社廳)
(三)優化職稱評審評價,支持養老服務機構中從事醫療、康復、護理等各類專業技術工作的醫務人員,按規定參加國家統一組織的衛生專業技術職業資格考試,或按每年職稱信息化申報通知要求申報職稱。(省人社廳)
(四)組織開展民政行業職業技能大賽、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中養老護理賽項,組織開展各類技能競賽活動,設置養老護理、健康照護等相關賽項。(省人社廳、省民政廳)
二、實施人力支持行動,加強銀發經濟企業用工服務
(一)將銀發經濟行業企業納入公共就業服務范圍,在“96885吉人在線”等線上平臺開設銀發經濟招聘專區,線下開展區域性、行業性、特色化專場招聘活動。將銀發經濟重點企業納入用工服務保障范圍,結合“萬名人社干部進萬企”活動,由“兩員一師”提供專業化引才用工指導服務。(省人社廳)
(二)加強銀發經濟勞務品牌建設,選樹培育家政、養老、康養護理、文化旅游等行業品牌,深入推進家政服務勞務對接行動。(省人社廳)
三、實施穩企助力行動,加強銀發經濟企業吸納就業政策落實
(一)繼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對不裁員、少裁員的銀發經濟用人單位,按規定給予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省人社廳)
(二)對銀發經濟領域招用就業困難人員的企業和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的小微企業,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省人社廳)
(三)在銀發經濟領域設立見習基地,開發適合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需求的見習崗位,按規定給予就業見習補貼。(省人社廳)
四、實施創業助航行動,支持銀發經濟領域自主創業
(一)聚焦銀發經濟前沿領域,支持開展創業活動,組織創業培訓,由創業指導師提供針對性指導服務。(省人社廳、省工信廳)
(二)鼓勵各類創業載體設立銀發經濟專區,對自主創業的重點群體,按規定落實稅收優惠、創業擔保貸款等政策。(省人社廳、省稅務局)
(三)結合“中國創翼”等創業創新活動,提供項目展示、管理咨詢、資源對接等服務,提高銀發經濟領域創業成功率。(省人社廳、省工信廳)
五、實施銀色光輝行動,健全大齡、老齡勞動者就業再就業機制
(一)積極宣傳、落實國家延遲退休政策,倡導和鼓勵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在雙方協商自愿基礎上彈性延遲退休。(省人社廳)
(二)引導企業根據企業自身和大齡、老齡勞動者特點、優勢,合理招用和安排工作崗位、工作時間,提供培訓、商業保險。(省人社廳)
(三)鼓勵企業聘請具有專業特長的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高層次技能人員等,科學安排崗位,合理支付報酬。保障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返聘取得合理報酬、享受科技成果轉化收益,促進老專家、手藝人等更好釋放余熱紅利。(省人社廳)
六、實施銀色擴崗行動,拓展大齡、老齡勞動者就業空間
(一)對招用法定勞動年齡內大齡的失業人員、殘疾人、零就業家庭成員、低保人員、失地農民,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單位,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對于招用脫貧人口,以及在人社部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登記失業半年以上大齡人員的,按規定享受稅收減免。(省人社廳、省稅務局)
(二)引導用人單位大力開發“適老化”崗位。支持公共部門、基層社區推廣“以老助老”服務模式,結合實際挖掘對經驗技術、耐性要求高,對體能、敏捷度要求較低的崗位,吸納留用大齡、老齡勞動者。(省人社廳)
(三)在城市開發市政管理、道路交通、治安巡防、就業服務、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社會救助、社區矯正、公共環境衛生等公益性崗位,安排符合條件的大齡勞動者實現就業。(省人社廳)
(四)支持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開發適合大齡、老齡人力資源的就業崗位、技術產品和服務模式,充分發掘大齡、老齡人力資源潛力和價值。(省人社廳)
七、實施銀色暖心行動,強化大齡、老齡勞動者就業服務
(一)探索建立銀發人力資源登記服務制度,將大齡、老齡勞動者全面納入公共就業人才服務范圍,按照自主登記、自主申請的原則,允許其在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進行登記,免費享受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基本公共就業服務,按規定享受就業創業扶持政策。(省人社廳)
(二)健全基層就業服務機構的工作流程和規范,提供大齡、老齡勞動者就業信息、職業介紹、就業指導等服務。對大齡、老齡勞動者的就業狀況及意愿進行全面、深入的摸排調查,建立就業情況信息庫。組織“兩員一師”為有勞動意愿的大齡、老齡勞動者提供免費的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創新創業指導等面對面服務。(省人社廳)
(三)運用“吉林智慧就業”等信息化平臺對勞動者精準畫像,提供個性化推薦和職業指導、崗位推薦等服務,促進人崗匹配。優化平臺的界面設計和功能設置,方便大齡、老齡勞動者操作。(省人社廳)
(四)優化基層服務網點布局,完善零工市場、“15 分鐘就業服務圈”的功能,積極為大齡、老齡勞動者提供政策咨詢、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就業失業登記、就業援助等服務。(省人社廳)
(五)在集中招聘活動中開設銀發人力資源專區,鼓勵開展大齡、老齡勞動者專場招聘活動。(省人社廳)
八、實施銀色賦能行動,強化大齡、老齡勞動者就業技能培訓
(一)充分依托街道(鄉鎮)、社區、技工院校、老年教育機構、養老服務機構、黨群服務中心、社會組織和物業服務中心等,針對具有勞動能力且有培訓意愿的大齡、老齡勞動者開展就業能力提升的職業技能培訓。(省人社廳、省民政廳)
(二)開展入戶、入社區、入養老機構等送教服務。利用抖音、公眾號等新媒體開展“線下為主、線上補充”的融合培訓服務。與在線教育平臺合作,推出適合大齡、老齡勞動者的在線技能課程,提供免費學習機會。(省人社廳)
九、實施銀色保障行動,強化大齡、老齡勞動者平等就業權益維護
(一)進一步規范人力資源市場,加強就業年齡歧視的防范和治理,依法納入勞動保障監察范圍,鼓勵社會各界對就業年齡歧視現象進行監督和舉報。用人單位依法保障大齡、老齡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勞動安全衛生保護、休息休假、保險福利等權益。暢通大齡、老齡勞動者法律援助申請渠道,探索開辟綠色通道,優先從快處理,依法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省人社廳、省總工會)
(二)加強銀發人力資源開發方面的政銀、政保合作,支持商業銀行、保險機構推出相關商業貸款、商業保險產品,為銀發群體提供多元化保障。(人民銀行吉林省分行、金融監督管理局)
十、實施銀色引領行動,營造大齡、老齡勞動者就業氛圍
(一)選樹一批“優老”企業,打造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用老品牌。在就業創業先進表彰評選中,允許超過退休年齡人員作為參評對象并適當予以傾斜,進一步激發大齡、老齡勞動者參與創業就業的熱情和積極性。(省人 社廳)
(二)深入挖掘成功創業或在就業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大齡、老齡勞動者案例,宣傳大齡、老齡勞動者在創業就業方面的巨大潛力和積極態度。積極宣傳“老年財富論”“老年資源論”,營造社會各方關心支持銀發群體就業的良好氛圍。(省人社廳)
各地要高度重視助力銀發經濟發展和促進大齡、老齡勞動者就業工作,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重要舉措,細化工作目標任務,強化督導調度,確保工作落到實處。(省人社廳)
吉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吉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吉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吉林省民政廳
吉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國家稅務總局吉林省稅務局
吉林省總工會 中國人民銀行吉林省分行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吉林監管局
2024年10月30日
(來源:吉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官網)